段炳昌:天竺僧人与南诏土著白族的婚配融合
南诏时期,不少天竺(印度)僧人进入大理白族地区,传播佛教,参与南诏的文化和经济活动,为白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天竺僧人中,有的还和土著白族婚配生子,繁衍后代,融合到了白...
昆明大理国经幢
1917年秋,昆明东南郊聚奎楼外的地藏寺内,荒草丛中,发现一座半埋于地下的古石塔。省会警察厅厅长秦光第得报后,指令该管警察署督工前往挖掘清理。当时认为这是一座“唐塔”。古塔出土期闻,居...
方国瑜:有关南诏史史料的几个问题
要把南诏史研究好,处理史料的关系很重要。如果不先把有关史料的一些问题加以解决,不可能阐明历史真相,考订史料是研究工作的先决条件,所以写这篇文章,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可能有很大的错误...
方国瑜 | 唐代后期云南安抚司(南诏)地理考说
一、西洱河部族社会与唐朝设云南安抚司 中国西南地区的族属和部族自古以来是复杂的,但由于各地居民在经济文化上相互联系,友好合作,因而始终结成一个政区,而且不断地充实着。作为一个政治单...
方慧:试论元朝在云南的民族政策
方慧教授 历唐到宋,云南相继处于南诏和大理政权的统治之下,直到1253年忽必烈万里出师,一举灭掉大理,从此在云南永远结束了地方割据的局面。由于云南地处西南边疆,不但屏障一方,兼可为联系...
方天建:明代云南木氏土司碑刻中的报国情怀
近年来,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家国情怀观、土司文学,以及明代云南木氏土司文学等,受到了文学和史学学者的积极关注。[1]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有关云南木氏土司文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中,国家认同与国家...
蔡亚龙:明代边地儒学教育体制变迁与政治一体化进程——以云南永昌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明代云南永昌地区经历了复杂的儒学学校发展轨迹:最先出现的是边地卫所治下的特殊社学,它们虽以“社学”为名,却表现出明显的官办特征,教学内容具有边地和军事特点,更近于官办儒学形式;继之...
周智生:明代丽江木氏土司藏区治理策略管窥
明代中后期,崛起于云南丽江的木氏土司强势进入滇藏川毗连藏区,并对这个区域进行了长期的经营和治理,其影响颇为深远。本文在具体梳理木氏土司藏区治理的各项历史事迹基础上,重点从“多派扶持...
蔡亚龙:从“崇祀名宦”到“逞私武夫”——明代云南指挥使胡渊的历史形象异变考论
明代金齿卫军民指挥使司首任指挥使胡渊,有着纷繁复杂的历史形象:从明前期的“崇祀名宦”,到明中期的“逞私武夫”,再到明后期及清代的回归正面。通过胡渊生平事迹的考实、形象变迁过程的梳理...
蔡亚龙:明初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建立考论
摘要:本文以明初永昌地区建置变迁为切入点,重点辨析了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在明初建立的动态过程,提出几点认识:第一,永昌置府并非在洪武十五年,永昌地方最初存在着“立卫镇守”的阶段,但却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