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相:元朝回族政治家忽辛在云南的改革
忽辛是元朝回族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的第三子。他继其父兄之后出任云南行省右丞(第一副省长),主持全省军政事务。面临云南宗王势力膨胀,行省权力削弱的复杂局面,他不避权势,废除弊政,...
潘先林 || 辛亥革命时期云南军都督府民族政策析论
云南军都督府继续了早期同盟会革命宣传中极为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发布了《滇军政府讨满洲檄》;较早接受了“五族共和”主张,满族知府崇谦得以死里逃生;结合云南实际,提出了事实上的“七族共...
罗勇 || 清代云南垦荒移民政策与山区社会重构——以永北直隶厅为例
随着人口的增加,清代云南出现人地矛盾。汉民涌入山区,影响了夷民的生计。道光元年(1821)永北厅夷民驱逐汉民即在此背景下发生。此后清朝将垦荒移民编入保甲,允许其在垦殖地定居。这成为处理云...
罗勇 || 明代滇缅边境卫所军户的社会流动——以永昌张志淳为例
社会流动是个人地位、财富、权力在社会上的位置的转变。一般认为,在明代军户、民户、匠户、灶户四种户籍中,军户社会地位最低;加之卫所体系内部的军官、舍人、汉军、土军等阶层差别形成的不平等...
黔宁王遗记金牌
黔宁王遗记金牌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1974年南京江宁县殷巷将军山沐英十一世孙沐启元墓中。上部刻有两片蕉叶,正中为“黔宁王遗记”五个大字;右左两边刻“此牌须用”“印绶带之”,以示庄重、恭...
罗勇 || 清代云南保甲制度与流动人口控制研究
清前期保甲制度主要在云南腹地府州县和新改流地区推行,清中期推广至滇西南与缅甸接壤的州县地区,再扩大至有垦荒移民的山区。云南推行保甲制度各阶段的特征与清代云南不同时期的社会问题密切相...
罗勇 || 明代滇缅边境土军千户所与州县关系研究
土军千户所与州县的关系是边疆地区卫所与州县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滇缅边境地区的土军千户所成立初期,除管理土军外,也统辖夷民、部分编民及相应地理空间,其军丁从隶属于土军千户所的夷民、编...
罗勇 || 明代茶山、杨塘、镇道隶属关系及地理位置考
茶山、杨塘、镇道是明代永乐时期在西南边疆地区设置的羁縻政区。《明史》卷四十六《地理志》关于茶山、杨塘、镇道诸司隶属于永昌军民府辖的记载有误。茶山、杨塘、镇道均不隶属于永昌军民府。茶...
陆韧 || 元代宣慰司的边疆演化及军政管控特点
元朝的宣慰司创设于蒙元时期,经历了一个由内地向边疆的演化过程,在元代中后期突出分布于西南边疆。元朝西南边疆宣慰司是边疆军政管控机构,其长官宣慰使均兼都元帅或管军万户等军事职衔,负责...
王准:忧患意识与乡土情怀——略论陈荣昌的辞赋及骈文创作
清代文学具有集历代文学之大成的发展趋势,辞赋、骈文等古代文体亦呈现复兴之势。就云南而言,清代是云南本土文学继明代后的又一繁荣期。涌现出众多著名作家和优秀作品。陈荣昌的辞赋、骈文创作...
曹钟瑜:陈荣昌先生与云南国学专修馆
陈荣昌先生(1860-1935)一生从事教育,惮精竭虑,以培养人オ,发扬祖国文化为职志。立德立言,躬行实践,以身作则,在其教导启迪崇高风范的影响下,出其门者,大抵为一时俊彦。为祖国为人民作...
罗养儒:往昔云南之货币
货币为商业交易上所用之一种媒介物也,可大别为三:(一)古代以贝壳、兽皮、谷玉等为币,曰物品货币;(二)后世用金、银、铜、铁等为之,曰金属货币;(三)曰信用货币,即纸票也,而此亦曰代...
罗养儒:六七十年前云南之伶界
云南戏剧,在六七十年前,就时代之事物境地而论,其技艺词曲,亦不得谓为庸粗恶劣。盖有是扮演、有是技术、有是调、有是曲,亦足以偿一般观众之要求,以满一般听曲者之意念与愿望。夫滇戏之行腔...
罗养儒:云南茶贡
清室在同、光以前,长城内仅有十八行省,而各个行省的督抚,在地位上也就等于真正封建时代的分封诸侯。诸侯讲朝贡于天子,督抚亦讲进贡于皇帝。此十八行省中,当然各省有各省的出产,而又各省有...
《新纂云南通志》的编纂
《新纂云南通志》是本世纪前期云南学术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该志也由当时云南杰出学者竭尽心力著成,内容丰富,取材精审,持论谨严,体例得宜,其成就不仅超过了历代旧有方志而居云南地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