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勇 || 清代云南垦荒移民政策与山区社会重构——以永北直隶厅为例
随着人口的增加,清代云南出现人地矛盾。汉民涌入山区,影响了夷民的生计。道光元年(1821)永北厅夷民驱逐汉民即在此背景下发生。此后清朝将垦荒移民编入保甲,允许其在垦殖地定居。这成为处理云...
马晓粉 |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滇东地区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
摘要:历史上滇东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不同民族长期保持着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特有的民族交融文化,并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特色。先秦至西汉早期,主要为土著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西...
方国瑜 || 明修九种云南省志概说
终明之世,所知先后凡九次修云南省志,多已锓版,传至今者有五种,余已散佚。惟志书之作,多依旧本,辗转抄录,不著出处,采访补益。故前本虽亡,而多保存于后本。当考究各本渊源与流传,知其因...
曹钟瑜:陈荣昌先生与云南国学专修馆
陈荣昌先生(1860-1935)一生从事教育,惮精竭虑,以培养人オ,发扬祖国文化为职志。立德立言,躬行实践,以身作则,在其教导启迪崇高风范的影响下,出其门者,大抵为一时俊彦。为祖国为人民作...
方国瑜:有关南诏史史料的几个问题
要把南诏史研究好,处理史料的关系很重要。如果不先把有关史料的一些问题加以解决,不可能阐明历史真相,考订史料是研究工作的先决条件,所以写这篇文章,提出几个问题来讨论,可能有很大的错误...
罗勇 | 明清时期世袭家族谱牒与家族变迁——以云南蒙化左氏谱牒为例
摘 要:在明代军户世袭制度和明清土官世袭制度下形成的世袭家族的谱牒有三种形式,一是记录历任世袭官员功绩履历的亲供状,二是在职官员子侄宗图,三是包括所有或某一支系世系的族谱。云南...
童恩正:人类可能的发源地——中国西南地区
童恩正先生人类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是在什么条件之下进化的?这种进化又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一系列的悬案,是近一百年来人类学家们力图解决的问题。目前我们离找到最终的答案距离尚远,但是...
方慧:试论元朝在云南的民族政策
方慧教授 历唐到宋,云南相继处于南诏和大理政权的统治之下,直到1253年忽必烈万里出师,一举灭掉大理,从此在云南永远结束了地方割据的局面。由于云南地处西南边疆,不但屏障一方,兼可为联系...
罗勇 || 清代云南保甲制度与流动人口控制研究
清前期保甲制度主要在云南腹地府州县和新改流地区推行,清中期推广至滇西南与缅甸接壤的州县地区,再扩大至有垦荒移民的山区。云南推行保甲制度各阶段的特征与清代云南不同时期的社会问题密切相...
梁英旭 |《史记》所载庄蹻入滇故事的建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摘 要:《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记张骞“蜀布邛杖”和庄蹻入滇两则事迹存在建构的成分,前者为武帝第二次开西南夷提供了绝佳的出兵借口,后者则通过塑造双方的祖源记忆,使滇国成为华夏的失...
《新纂云南通志》的编纂
《新纂云南通志》是本世纪前期云南学术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该志也由当时云南杰出学者竭尽心力著成,内容丰富,取材精审,持论谨严,体例得宜,其成就不仅超过了历代旧有方志而居云南地志之...
论明代统治者对云南边地佛教的经营及边疆治理的影响
摘 要:明代统治者基于经略云南的政治考量,通过政策扶持、设僧司衙门、礼遇僧人、兴建寺院、僧籍管理、地方官员参与、传播佛教文化等多种手段,为云南边地佛教营造出相对和谐宽容的宗教文化环...
迪庆吉岔遗址考古发现冶金生产区
吉岔遗址冶金遗存6月6日,记者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云南迪庆维西吉岔遗址中发现了窑、地穴式熔炉等完备的冶金生产链条,并认为“中柱-火塘”传统在青铜时代已经形成。发现冶...
曹相:元朝回族政治家忽辛在云南的改革
忽辛是元朝回族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的第三子。他继其父兄之后出任云南行省右丞(第一副省长),主持全省军政事务。面临云南宗王势力膨胀,行省权力削弱的复杂局面,他不避权势,废除弊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