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关于白族族源问题”质疑
最近学习南诏史,曾取《历史研究》1957年4月号王叔武的《关于白族族源问题》一文所用原始材料一一查对,发现了很多的问题,现在将这些问题写出来,就正于研究西南各兄弟民族历史的专家学者。一...
屈春海 倪晓一:马嘉理被杀案件的审理
光绪元年(1875年),云南发生英国驻华翻译官马嘉理被杀事件。多年来,对于马嘉理被杀事件发生的过程、英方从中获得的利益、乃至《烟台条约》对中国社会在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学界已早有定论。但...
陆韧 || 元代宣慰司的边疆演化及军政管控特点
元朝的宣慰司创设于蒙元时期,经历了一个由内地向边疆的演化过程,在元代中后期突出分布于西南边疆。元朝西南边疆宣慰司是边疆军政管控机构,其长官宣慰使均兼都元帅或管军万户等军事职衔,负责...
刘复生:自杞国考略
本文作者/刘复生自杞国是公元十二、十三世纪崛起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大体与南宋王朝相始终。其幅员辽阔,位处宋王朝广西路与大理国之间,在当时西南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史...
李家瑞:滇西白族火葬墓概况
云南西部,北起丽江县的九河,南至凤仪县的江西村。现在还保存着相当多的宋、元、明三代的白族火葬墓群,我们调查发掘过的有十九处,都在白族乡村附近,最远的离乡村也不出二公里。有些墓迄今还...
段炳昌:天竺僧人与南诏土著白族的婚配融合
南诏时期,不少天竺(印度)僧人进入大理白族地区,传播佛教,参与南诏的文化和经济活动,为白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天竺僧人中,有的还和土著白族婚配生子,繁衍后代,融合到了白...
胡立耘:清代云南书院的藏书文化遗产
清代云南书院具有藏书、编书、印书等多种功能,产生了丰富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遗产,尤其是在地方文献整理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梳理清代书院的藏书文化...
罗养儒:往昔云南之货币
货币为商业交易上所用之一种媒介物也,可大别为三:(一)古代以贝壳、兽皮、谷玉等为币,曰物品货币;(二)后世用金、银、铜、铁等为之,曰金属货币;(三)曰信用货币,即纸票也,而此亦曰代...
汤云明:古代云南学子的状元情结
西山龙门 云南日报记者 陈飞 摄云南地理位置偏远,历史上与中原地区相比,在文化教育的普及上较为落后。直到元朝,云南考生才获得了参加中原地区科举考试的机会,但仅有少数人能考中举人、贡生...
杨寿川:论明清之际云南“废贝行钱”的原因
海贝(俗称“貝巴子”)是一种自然物。我国历史上商、周两代都曾经将它作为货币使用过,迨于春秋战国,各诸侯国相继变革币制,这种自然货币才逐渐为刀、布等金属铸币所代替。云南在古代也使用过...
马楚婕:随势应变——清代云南武定暮连土司统治的构建与调整
摘要:清代云南武定暮连土司经历了王朝更替、改土归流、地方起义等一系列变局后,仍旧保持着对当地的实际控制权。通过解读现存档案史料,可知暮连土司在社会转型中,通过积极拥护朝廷政策、塑造...
古滇国与中原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
古滇国位于以滇池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图为滇池。 云南日报记者 苏宇箫 摄晋宁石寨山出土的动物搏斗铜贮贝器。滇国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民族政权,存在于公元前278年至公元前109年,领土范围...
胡天银 吴春宣 | 树风声于边陲”:内迁学人汪懋祖及其滇西边疆兴学
摘要:全面抗战爆发后,汪懋祖远赴滇西创办中央政治学校大理分校并参与筹建国立丽江师范学校,对推动战时边疆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汪懋祖在边疆兴学时,立足边疆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