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书院:南疆书院的典范之韵
文:罗希 官秀娟 来源:云南日报苍山书院,又名苍麓书院,坐落在云南省大理市城外西南角,背靠葱郁苍山、前临澄碧洱海,地理环境优越,自然风光秀丽。书院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
昆明“春城”的来龙去脉
春城,在《辞海》中无解释,仅有“昆明市”的词条:“中国云南省省会,别称春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1994年版《大气科学辞典》载有“春城”词条:“春城(spring city),昆明的别称,...
中国云南是茶树原产地
茶树原产我国,世界上多数学者是承认的。瑞士著名植物分类学家林奈最先所定的茶树学名“Thea-Sinensis”,意即“中国茶树”;定名所根据的标本也得自我国。但自1823~1824年,侵入印度的英军勃...
黄延复 张源潜:西南联大校歌制作经过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奉命迁到长沙,合组新校,定名为长沙临时大学。12月中旬,南京陷落,日军向...
《云南丛书》的编纂
《云南丛书》的编纂是云南现代学术史上的重大事件。1914年,应赵藩等乡贤提议,云南省督军兼省长唐继尧拨款,在云南图书馆内附设辑刻云南从书处,负责全面搜集整理云南文献。先后由赵藩、陈荣昌...
苑鑫:元明时期西南地区文教治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以边疆庙学为中心
摘 要:边疆文教治策是历史时期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因素。元、明两朝基于对西南地区地理环境、民族构成和社会历史发展脉络等多重因素所造就的特殊边疆属性的深刻认识,在对当地实施...
剑川古城的名人故居
张伯简纪念馆 云南日报通讯员 苏金泉 摄赵籓陈列馆 云南日报通讯员 魏向阳 摄滇西北腹地的文献名邦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古城,地域虽不算太大,却聚集着好几座在云南乃至中国近代史上都颇有...
明代云南儒学体系的建立及其儒学史意义——以儒学碑刻为中心
摘要:云南地处西南边疆,明永乐辛卯始设科举。明代云南的儒学家族大都迁徙自中原地区,由于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呈现出与中原不同的儒学文化特点。明代云南土司接受儒家熏陶,以少数民族文化丰富...
寻访凤翔书院的百年文脉
云南日报报记者 朱婧 文/图从洱源县城往西南方向开车半小时就到凤羽镇。凤羽镇四面环山,西边是罗坪山,南依苍山云弄峰,东有天马山,北部与洱源县城山水相连。这里绿野平畴,溪流不断,村舍相...
滇茶销藏陆海通道的兴起及其背景
摘要:历史上销往藏区的茶叶主要产于四川、云南和陕西。作为销藏茶叶主要品种之一的滇茶,大多产于云南的普洱、佛海、景谷、缅宁一带。销藏滇茶兴起于明清,兴盛于民国。其贸易之路几经变换,与...
云南武庙:边疆内地化的侧影
摘 要:全面梳理云南武庙历代建修情况,重点考察建修主体、目的、选址及依托于武庙的社会活动,发现云南武庙与内地差异并不太大。云南武庙有社区组织性质,是官方与民间社会生活紧密衔接的公...
华夷之间:明清时期云南学宫的设置、传承机制及其象征意蕴
一、问题的提出儒学作为“帝制中国”社会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基础之一,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及其在地方的推广,是国家构建文化一体性的重要根基。以往的研究表明,传统王朝时期中国的边疆地...
妙香佛国: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传入途径研究
长期以来,密宗传入云南的路线一直广受争议,有源自中原、印度、西藏以及东南亚等说。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记载,结合宗教、艺术、考古等民族志资料,厘清了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传入的途径。认为南诏...
李直飞 何晓雯:通达现代中国的火把节——论现代知识分子对云南火把节的再“发现”
火把节是云南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在许多近现代作家那里,火把节被视为“奇风异俗”,突出其“趣”和“恶”的一面。抗战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知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