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卫民:知行合一的国家教学名师
田卫民(1961— ),彝族,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旅游学者,在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知识应用、带队育人等领域,为推动旅游教育发展和旅游学科建设倾注满腔热忱,是我国旅游教育...
国学大师姜亮夫
1935年夏,在章太炎先生的鼓励下,姜亮夫用出卖书稿所得,搭乘意大利康脱洛索号邮船,向着大洋彼岸的巴黎走去。这是一次遥远的旅行,是一次未曾出发先有归宿的学术寻访,是年仅33岁的姜亮夫为他...
林超民:为学弃浮夸 奉献不求名 ——徐文德教授素描
清晨,翠湖,海鸥飞舞无寒意,玉兰怒放报春讯。一位清癯而矍铄的耄耋老者迈着轻松潇洒的脚步,伴着云南大学嘹亮的晨钟,迎着朝阳,沿翠湖长堤由北向南走过。他无意翠湖姹紫嫣红的美景,他也不想...
马曜: 道德文章并重的“世纪学人”
马曜(1911—2006),字幼初,白族,云南洱源人。云南民族学院原院长、著名学者、教育家。1931年,于上海光华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西南联合大学中学教师晋修班毕业,从事教育、民族工作和...
清末及民国时期云南的电影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地处祖国边陲的云南,成为英、法两强觊觎的对象。光绪十年(1884年),法国并吞越南。后三年,根据《中法续议商务专条》,蒙自...
林超民:学高身正 广布德泽
林超民(1944— ),云南腾冲人。云南大学教授,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他是中国第一位民族史博士,1981年,受聘云南大学任教至今,先后任云南大学历史学系主任、西南古籍研究所所长、东亚影...
陈荣昌:从书院山长到教育总会会长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大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隅,经济、文化、交通的发展落后于内地,但在云南近代文化史上,教育制度的变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是相当引人注目的。云南近代史上发生的护国起义等震惊中外...
张一鸣:秦光玉传略
秦光玉,字璞安,号瑞堂,别号罗藏山人,云南呈贡县人,生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他自幼家境贫寒,五岁时生父秀峰公病逝,当时其兄九岁,姊七岁,弟三岁,一家数口人,全靠母亲抚养。他的母亲...
李埏:“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学术名家
李埏(1914—2008),字子沂,号幼舟,云南路南县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学科创建者。早年受业于张荫麟、吴晗、钱穆、陈寅恪等史学大师,承名师教诲,以治史为志趣,...
邹长铭:作为文化人的龙云
1924年,在几经婉辞、无法拒绝的情况下,时任滇中镇守使兼昆明戒严司令的龙云,为即将付梓的《昭通县志》写了一篇序言。序言不长,四五百字,开篇第一段,龙云极为坦率地承认:“忆予10年前虽毕...
郑晓云:中国“水历史”概念的首倡者
郑晓云(1961— ),云南昆明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湖北大学特聘教授。他是一位在云岭大地上成长起来的学者,在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相关研究领域作出了开拓性研究,在文化认同问...
袁东:袁嘉谷的教学生涯
我的曾祖父袁嘉谷是清末1903年光绪年间殿试经济特科状元,1923年东陆大学成立时被聘为教授,是中国古今历史上唯一一位既是状元又是教授的人。今年是袁嘉谷考中经济特科状元120周年,谨以此文...
王敬骝:新中国佤语文事业开拓者
王敬骝(1935—2021年),浙江黄岩人,著名语言学家,云南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民族学报》副主编。王敬骝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民族语文工作者,也是我国南亚语系孟高棉语研究的奠基者之一...
张文勋: 淡泊明志的学术大家
张文勋(1926— ),云南大理人,出生在洱源县凤羽镇起凤村一户白族农家,5岁发蒙,聪颖好学,22岁考入云南大学文史系,师从刘文典、刘尧民等先生。在读中学时,张文勋就表现出在文学方面的才...
邹长铭:阿朵土司的继承人——龙绳曾
龙绳曾(1915—1950),又名禄勋霖,彝族,今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人,是曾任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儿子,行三,人称“龙三公子”。幼年,随生母阿书牟在昭通炎山老家生活。民国17年(1928),龙云...
李广田:学术风范 严正的大地文人
李广田(1906—1968),山东邹平(原齐东县)人。原名王锡爵,号洗岑,因过继给舅父李汉云改名李广田。他是杰出的教育家,曾任云南大学校长。受到五四运动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在时代坎坷中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