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云南地方货币纪事

民国纪年后,昆明流通的货币,“硬币”最初有清铸银质“龙圆”、铜板、小钱(制钱),稍后还有了镍币;“纸币”除大清银行发行的钞票外,建立伊始的富滇银行,最初也印发过纸质低劣的钞票。各种货币并行在市场上流通,尚无彼贵此贱之分。习惯上,民间以前清的货币单位“两”,视为业已通行的“元”。
民国二年(1913年)7月,省当局意识到纸币在流通过程中携带方便的优势,决定作长远打算。因而令行富滇银行“购办精韧纸料”,重新印制钞票。据同年8月19日昆明《共和滇报〉报道,新印的钞票编号完竣,已于8月1日正式在全省流通使用。

20240428130042565-6c6f0492e033a4dac0c6dc77ebadd9ff

民国二年云南富滇银行拾元纸币

从有关文献考查,民国初年,昆明还有一家官办的中国银行(外国银行本文不计)。后来货币出现混乱,即由它出面清理整顿(见下文)。但它的日常业务活动范围,并没有太多的资料留存下来。
民国初的5年间,货币市场有条不紊,流通的钞票种类也不复杂。当1914年下半年出现入不敷出的窘境时,省政当局也并没有想到“挖肉补疮”、增印钞票解决问题的办法。当时的云南巡按使(相当于省长)任可澄,仅是“下令各机关团体减薪”。然而,从1916年开始,情况就为之一变了。
1915年12月,云南首义护国,发动讨袁战争。战争就得有军费,前一阶段,财政即已捉襟见肘,现在又得准备庞大的军费,怎么办?新问题出现在当政诸公的面前。
最初,都督唐继尧与蔡锷等议定,成立讨逆(后改护国)三军。1915年12月,护国第一军总司令部正式成立,由于情势紧迫,一军于1916年1月出发。第二军总司令部,就因为没有经费,不得不先到南洋筹集军费。同年2月,唐继尧下令紧缩开支,节约金钱备战,全省各行政机关以及团体奉令裁员减薪;一些可有可无的津贴(如警察协会和各家报馆的按月补助等)一概停发。
裁员、减薪、停发某些津贴,看来于事并无大补。于是,3月份开始,发行“中华民国护国公债”,预定1000万元。俗话说:“远水难救近火。”以公债筹集经费,短时期内难以收效。而需款孔急,唐继尧只得下令财政厅,拍卖昆明城中的公产。
出卖公有房地产,收入诚然不少,但对庞大的战费而言,毕竟还是沧海一粟。为了解决急需,都督府和护国军总司令部发行了临时性质的钞票。市面上的钞票和临时钞票并行,货币市场的混乱也随之出现了。
纸币信用不断丧失,当局只得由“省垣中国银行”出面整顿,办法如下:(1)云南军都督签字盖章的钞票(主要指军用票),照旧流通;(2)护国军总司令官签字盖章的,统一兑换给“军用票”,暂时通用;(3)两种签字盖章都没有的,在5月2以前到中国银行兑换军用票,过期不换,即行作废。
护国战争持续不长,但紧接着又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唐继尧当上广东军务院抚军长后,意识到必须有强大的武力作后盾。而扩充军事实力,同样离不了钱。1916年11月,财政厅长吴琨通令全省各税收机关并附发富滇银行的公告:
去岁举义拥护共和,奉督军谕饬,本行印制“纪念纸币”以志更始之盛。随由官印局印造通用一百、五十、十、五、一元等五种纪念纸币,票面总额一百万元。与本行现行纸币一律通用。希布告商民一体周知,勿违!

20240428130023242-4325680562ab21b8d0305917855ac4ec

民国五年(1916年)富滇银行兑换券“拥护共和纪念币”

战争结束了,云南人民还得为“靖国”承担责任,唐继尧同时也考虑到振兴实业的重要。1917年2月,他想在昆明办一个纺纱工厂。由于前一阶段在发行债券和钞票中尝到了“甜头”,于是,同意由云南纺纱工厂筹办处出面,发行“奖励票”1000万元!
有过教训的云南百姓,对这样“券”和那样“票”已经完全失去了信任。有钱人多半“为富不仁”,不愿“放长线钓大鱼”。“奖励票”的发行反映冷淡,纱厂自然办不起来,而军费的开支却不可一日或缺。于是,把原来打算开展实业的劝业场分租出去。1917年下半年,唐氏又以“云南靖国军军用银行”名义,一次发行了“兑换券”60万元。与此同时,更千方百计,鼓励收税官员多收捐收税,定出了《云南征收厘(税)金暂行条例》。
《条例》把全省划为不同等级的厘(税)局。年收5万元以上的为一等局、1万元以上二等、5千元以上三等、1千元以上四等。主持收税的官吏当时称为厘员,任期为一年。他们的薪俸按所在局的等级,分别为100元、80元、50元、30元四等。如果税款增收一至三成,厘员记功;增收四成以上,记大功,并从征收数中提取一成,作为“劳绩金”。此外,还能继续留任半年(增收四成以上延任一年)。如果到任半年,收不足原定税额一成以上的要记大过,不足三成以上的撤职,在一至二年当中不委派其他工作。在这样的奖惩制度之下,各地横征暴敛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20240428130043369-01f5e4f82270c90b2d530a5f3b6516dd

民国六年(1917年)作 富滇银行拾圆样票

云南省内逐渐出现了民穷财尽、土匪蜂起的局面。
唐氏继续扩军,仍需要军费。1918年1月筹饷局一次抛出了两期“筹饷彩票”(奖券)。以后几乎是每月发行一期。与此同时,继续拍卖公产。金碧路的许多铺面,就是1918年开始卖出去的。彩票和卖产业的收入不够支出,于是,“云南靖国军公债”200万元又开始发行。因为购卖者不多,督军公署和省长公署作出硬性规定,各机关职员每人都必需购买一两张。
也就在这一年,前大清银行的钞票限于11月以前兑换,过期即行作废。从此,就只有富滇银行独家印行的钞票,在省内流通(此时,“法纸”即法国货币也在市面并行,直到龙云当政后始下令禁止)。
依靠发行纸币解决财政困难,已经成为唐继尧执政中期的惟一手段。人们对纸币失去信任。滥发钞票,必然造成恶果。1919年4月,在富滇银行信誉日益低落之际,唐继尧曾经打算另起炉灶,他授意省长公署的实业科,成立云南农工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招股。可是,人们已经不再相信政府,农工银行没有多少人对之感兴趣,一直没有办成。
民国初年,除铜板、制钱、镍币作为辅币流通市场外,富滇银行还印制了5角券和2角券,在市场流通使用。
地方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大量发行纸币。新纸币最小面额是1元,谁也不屑考虑元以下的角(分)和找补问题。到1919年初,辅币不足、市场上找补不开的情况出现了。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这种现象必须有所扭转。在纸币逐渐失却人们信任的当下,有人向当局提出铸造“硬币”作为辅币的建议。
1919年6月,昆明公民任之朝上书当局,请求铸造“锡币”以接济军饷。他认为,云南个旧产锡,大锡滞销,就用锡来铸造辅币,材料来源不缺,既解决了大锡产品积压,又增加了饷源,一举两得。省方认真研究了任之朝的建议,经内行审议,确认大锡质地太软,此一建议才被否定了。
1919年10月,云南省议会咨请省长公署,从速铸造当10和20文的铜币,以解决市面辅币缺乏的困难。省方采纳了此一建议,并于次年4月新铸出以1当50的大铜板,作为“共和纪念铜币”。同时,乘此机会,又向美国钞票公司加印5角、2角、1角的纸币。具体数目,没有公布。省议会议员张以文闻讯后,即提出“勿再添印纸币,以维金融”议案。省署答复说:添印新钞票,属于“收旧换新”性质。事实上,唐继尧政府却是移东补西,用新印钞票来收回1916年发行的那100万元“纪念纸币”。

20240428130245180-35d3cc68d744a2779bbfec94bcd54b08

民国九年(1920年)富滇银行竖式贰角

1921年2月,驻川滇军返滇,唐继尧出走。同年4月20日,代理省长周钟岳挂冠,移居高晓。他的辞职通电中,有着如下四句自责的话:“内则币藏空虚,理财无术;外则盗贼滋炽,民困益深!”
1921年9月,昆明发生过市民不相信纸币,纷纷向富滇银行要求兑给现金的事件。顾品珍对此,除通告禁止持券无理要求兑现外,还命令造币厂赶铸银币投放市场,这一措施,产生了稳定市场、安定人心的效果。
1922年初,唐继尧集结驻桂滇军,攻向云南。他以军方名义,又发行了5元、10元两种“军用储蓄票”,和当10铜元的“兑换券”。进入滇境后,这3种票、券就已经开始在省内行使了。
唐继尧作了两手准备。如果反攻得手,重新执政,这些票券自然继续生效;万一复辟失败,那么,它们自然转嫁到百姓身上,受损失的只是云南人民。但出乎意料的是,军事行动非常顺利。顾品珍的主力已调往滇东,准备进行北伐。3月26日,顾品珍及其参谋长姜梅龄在宜良鹅毛寨,陷入内应土匪吴学显部的包围,双双殉难。唐继尧等兵不血刃,兼程进入昆明。
重新掌权后的唐继尧,不能不作长远打算。他看出稳定币制的重要,于是下令让富滇银行全部收回他临时发行的上述3种临时票券。3月底,“富滇”发出了如下布告:
为布告事,此次靖国军总司令部发行之5元、10元“军用储蓄票”两种,及当10铜元之兑换券一种,已奉令由本行收回,以维大信。除储蓄票两种各照面额查收外,其当10铜元兑换券,已经呈报财政厅,每铜元百枚兑换券,由本行以银币八角一律查收,均截至阳历4月初4日止。凡持此项储蓄票或兑换券者,务依限向本银行兑换,勿得观望自误。
同年5月,滇中镇守使胡若愚呈报唐继尧,还在广西的时候,他领到一批金子,作为士兵的伙食钱。因方便使用,曾铸为“军币”。这种金币,滑边、光面,只铸上“当银币10元”(枚重—钱七分)和“当银币5元(重八分五厘)。当10者共铸出290多枚,当5者290多枚。在广南和开化(文山)两地,各用去400多元,阿迷(开远)100多元,宜良不到100元,在昆明也用去100多元。为防止“假冒”,请求由富滇银行转知广南等地,于5月底前收回,“以维币政”。
都督可以临时发行纸币、总司令官和军长也同样,而且还有不知名的发行人(即整顿纸币时所指,没有都督或总司令签字盖章的那种)。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云南纸币发行中的混乱情况。
军事上的胜利并未解决财政上的困难。唐继尧二度执政后,继续滥发纸币。1923年1月,富滇银行为适应“纸币发行额增多”的新情况,行内开始设立“纸币课”。
1923年6月,新铸出的当50、当20、当10三种铜板投放市场。纸币的威信日益丧失。就在这一个月,昆明发生了拒绝使用富滇银行钞票和纸币贬值(贴水)使用的现象。省方不得不下令“查拿奸商”。同月,银行附近藩台衙门(威远街)的商人林玉清,因在市场上“吃水”(提高银币与纸币的比率),被该行拿获。行长王懋德把他送交司法机关,依照《刑律》第382条第2项,判处有期徒刑4年,以期杀一儆百。

20240428130042517-4b977940f9764be48635236878b2fe48

民国时期“滇”字嘉禾图半元铜币

然而,纸币换取银币或铜板(市场上多数是兑换铜币)贴水的现象,一直或明或暗地存在。当时,藩台衙门一带,成为昆明银钱兑换业的中心。该业商人以特制的分格木盘为标志,木格内放置成叠的半元银币和当20的铜板,供人持纸币前来兑换,同时兼兑省内外的钱币(包括港毫、卢比),一直到40年代才逐渐减少。
纸币贬值的情况,从兑换铜币的比值上也多少可以看出一些迹象。据1916年5月31日昆明《大声报》,纸币每元可兑铜板141枚,到1918年5月31日,即贬值为120枚;1923年6月,“富滇”官价虽然维持120枚,不过是一纸空文。向钱商兑换铜板,依行情涨跌,每元纸币不过可兑铜板80—100枚(用银币兑换则为120枚)而已!

20240428130024550-0464b1d0fd49376a267079b11f9398f0

富滇银行(1921年)美钞版贰角、半圆、壹圆

入不敷出的财政危机,终唐继尧治滇之世,一直存在。通货膨涨,币值贬低,在云南也一直存在。唐继尧除依靠滥发钞票来维持军政费用外,别无良策,“滇币”逐渐走向穷途末路。
两年又过去了。到1926年,纸币越发越多,人民对这一情况普遍感到不满。不少手边有钱的人,开始有意识地收储“硬货”——银币。
对于市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纸币,总得有个交代。银行解释说:印新钞票,是充抵破滥得不能再用的旧钞票。省政当局并由“云南全省金融整理处”出面,通知各县解送破滥旧钞,换取新印钞票。同时,特别把成堆的“滥票”陈列在近日公园,公开展览后当众焚烧,据1926年11月官方公布的一次数字,富滇银行原存破滥钞票493348.31元,新收各县解送“滥票”540650.52元,两种共达103万9千多元之巨,全部予以烧毁(1927年一年,即先后焚烧过9次)。
由于滥发钞票,通货膨胀,富滇银行所发纸币不断贬值。和“法币”、港币以及国内各地方银行(主要是上海)间的比值不断下降。“滇币”已经再难维持下去了。
1927年2月,唐继尧在“二六”政变中下台。以后,胡若愚、龙云等角逐,双方仍以发行纸币为惟一弥补财政支绌的手段。例如同年10月,云南省务委员会即令行官印,“添印纸币300万元”。

20240428130024805-843eb3076639e1dc36e3b467d625a4cf

民国十八年(1929年)富滇银行伍圆

云南内争结束后,在滇币已经难以维持的情况下,曾先后尝试推行3:1和5:1的“新币”制。1932年7月,原富滇银行改组,成立富滇新银行,并发行新滇币。1933年4月6日开始,还有过“所有公私款之收付,一律改用银圆”的命令。12月,政府收支款项即以“新币”计算(五抵一)。从1934年1月开始,正式用为记账单位。

20240428130023771-e1a0195b0533f6e71becc99d7d343e5d

20240428130022371-f3e6ae1b0261d16a79e0544dd618b345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一元、五元币样

20240428130024670-6756e2cb57ccdbdd003cf1db47d4cbf2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一万元币样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省外人士不断疏散来滇,“新币”与“国币”之间又发生比值不同的矛盾(2:1)。“国币”最后取代了“新币”,地方货币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万揆一:《滇云旧闻录》,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1赞赏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