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杨慎著《滇程记》和《滇载记》为明万历三十三年乙已(公元1605)刻,黄棉纸印本。板心高19.7厘米,广12.2厘米,每半页九行,行大字一十九字,小字双行,行亦十九字。为杨慎之孙杨宗吾校刊《杨升庵著述》十种中的两种。路工同志所访得,故友向达先生录存副本两部:一寄云南大学历史系方国瑜同志;一自留探讨,后转送于我。为研究我国云南历史与地理沿革的重要参考资料。现就我个人所知道的,把这两部书的内容,和“古为今用”的史料价值,概括评介如下:
这两部书的著者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为太子少师杨廷和的儿子,从幼就很聪明警敏,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时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深受到明代文学家李东阳的激赏。年二十四在明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就中了状元。靠着他的家世,本可以飞黄腾达的。可是他赋性耿介,好主持正义,不与一般人士同流合污。当正德十六年(1521)朱厚照死去无子,援殷代“兄终弟及”的例子,就立他的堂弟朱厚熜继承帝位,是为嘉靖皇帝。嘉靖帝即位之后,要把他亲生的父亲兴献王的陵寝,升为兴献皇帝的称号,这与封建社会宗法权是不合的,他就把这件事情交给群臣会议决定办法,叫做“大礼议”,杨廷和及他儿子杨慎等都不主张这种办法,他们反对主张拥护封兴献王为兴献皇帝的权贵桂萼、张聪等人,不愿意“与他们同列,愿赐罢斥”,既然得罪了桂萼、张聪,就等于得罪了嘉靖皇帝。杨慎率领了检讨王元正等百余人在天安门前“撼门大哭”,更激怒了嘉靖皇帝,就把杨慎等下了诏狱,加以廷杖。终于将杨廷和罢职,杨慎削籍充军到云南省的永昌,永不许还朝,从此杨慎走上了飘泊的生活。他到云南四十年,之中或居住永昌的戍所,或住在昆明附近的安宁州,或回到四川的新都看望他的父亲,可是见忌于云南省的权贵,被迫仍回到戍所,于嘉靖三十八年七月,死在一破庙里,卒年七十二岁。他就在漫长的时间里,遍游川滇名胜之区,从事于调查研究川滇的山川道里、风土民情以及各兄弟民族的情况。他钻研学问的方面非常的广阔,上自天文地理,下而地面上的动植矿物,以及历代的政治经济,典章制度。还爱好文学,擅长于写作诗词歌赋,尤其喜欢研究文学方面的历史,搜辑乐府诗词,古代的民间歌谣和谚语,网罗放尖散失的祖国的文化遗产,编成专书。他一生献身于学术事业,刻苦的钻研,成为明代中期前进的学术思想家和文学家。当时的人都称他为才子。他说:“苟非生执政之家,安得编发皇史成(明代宫廷中藏《实录》《宝训》的地方)诸秘阁(文渊阁)之藏,既得之,苟非生有嗜书癖,亦安从笥吾腹;既兼有是,苟非投诸穷裔荒徽,亦不暇也。”这说明了他不是专凭天才,而是终身努力,从事钻研,博览群书,凭诸目验和亲身的阅历和实践,又假着“投身荒徼”有悠闲的岁月和百般的磨炼,才有这样的成就。学问二字,不是凭空就可以得来的。他一生的著述,经他的孙儿杨宗吾和后来学者陈大科、焦竑等人的编制成为《升庵著述十种》《太史升庵全集》百卷、《升庵外集》百卷、《丹铅丛录》二十七,《谭苑醍醐》等,不下二百余种,没有发现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因为他泛览,驰聘爱博,就有些不辨真伪,考证失实的地方。当时人对他的学说有所纠正的就有耀文著《正杨》四卷,又有人为他辨护的就有《翼扬》等书。当时他著的书可说是人人爱读,不迳而走,迅速地就由川滇流传到江南。当时江南的进步史学家焦竑、顾起元首先接受他的学问,沾染他治学的风气,《升庵外集》就是由焦竑编辑的。明代研究历史,考订名物制度,社会经济和风俗的学风,就是由杨慎所发起的。遂后,明末的学者顾炎武所著的《日知录》,方以智著《通雅》《物理小识》,都是沿着杨慎治学的风气,发挥而光大之,把谨严慎密的研究学术的方法,更推进了一步,导致了清代考据家学风的形成,是不为过的。
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杨慎一生的足迹遍及川滇,尤其是云南的三迤、苍山、洱海的遗踪,历历在望,为了要考究云南的地理,他首先就要研究从中州地带到达云南的行程,《滇程记》这部书,就是杨慎为了企图达到这个目的而作的。
我国幅圆辽阔,南北山川阻隔,要使交通舒畅,首先要辟山越岭,斩除榛莽,开通道路。我国内地与云南交通来往,首先由于战国时楚将庄驕略定滇地,称号滇王。秦代常頞略通五尺道。自此由汉到唐,中原和滇南的人民往来不绝。关于唐代以来,据我所知道,就有在云南昭通出土发现的唐贞元十年(794)唐派到云南册封南诏异牟寻仍复旧号,开路置驿的刻石题名,向达先生即以此题名作为《蛮书注》的封面。有中华书局铅印本。到了元末明初,贵州宣慰使霭翠的妻子奢香,承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召见,惩治了贵州都督马煜欺压杀戮罗族人民的罪状,团结了西南少数民族。奢香为了与明朝政府友好的关系,乃愿意开辟从贵州东北入四川的道路,以供往来,明太祖许之。奢香回去之后,就与罗族和汉族的人民“开赤水乌撒道通乌蒙,立龙场九驿.马匹廪忾,世世办之”。这是说明了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关系,携手并进,共同合作开辟了由四川到贵州的道路,从而也可以由贵州而到达云南,在我国西南交通道上比过去要方便的多了。
杨慎因被谴责而充军到云南的永昌,《滇载记》所记载的是中州入滇,在明代共有三条道路:一是“自邛雅建昌会川渡金沙江,入姚安白崖日古路。秦常頞略通五尺泸道。汉诸葛武侯南征乃大辟焉,唐曰姚嶲路”。二是“起泸州,沂永宁,走赤水达曲靖曰西路。唐天宝中,出师伐南诏亦由此进。至元世,始开邮传,今(明)因之焉”。三是“出湖藩藩,转辰沅经贵州,曰东路,肇自庄蹻,立传则自国朝(明)始也。”向达先生认为“五尺道应归此文中所言之西路,与称为古路之姚嶲路无关。升庵不明乎此,故以为西路为在唐始通。足以补证杨慎所说的错误。杨慎之到云南,从中州经过湖北是从东路走的。由江陵舍舟登陆,首程就是公安,就从公安记起,记载每程的亭驿,地势的险峻,所见当日游历的情况,记载的极为详细,后面有自作的后序说:“余窜永昌,去都门陆走万余三千里,买舟下江陵登陆,鬟流弓折,几万里而靠矣。江陵以西山川益家以遐,目益以旷,心益以愁,壮趾驱来,梦想未到。岂诗人之登高,史氏之足迹耶。然休旅之暇,犹不忘情性习,乃作《滇程记》”。因为这部书记载入滇的路程较为详实,到清康熙二十六年六月(1683)行人司行人徐炯奉命出使云南,著《使滇日记》,到了湖南辰溪即据《滇程记》按日考核其经行的地点,是以作为路程的指南,就可以说明这部书有参考使用的价值了。
大理这个地方,自古以来与内地就有来往,他们吸取祖国文化之所长,而其本地有点苍、洱海,山川秀丽,俱有风花雪月四时皆宜的风景。而这个民族,有爱好文学音乐的传统,长于艺术的创造。杨慎写这部少数民族的历史,叫做《滇载记》。“载记”是古来所称“偏安割据”各据一方建立政权的意思。作者在云南,根据旧家所藏白古通字玄峰所著的《年运志》,其书是用僰人文义写的,记载的极为赅博,是比较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作者就用这个材料删烦就简,扼要地叙述了南诏的历史。作者杨慎还以隽逸的笔墨,幽默而有风趣的辞调,描绘了元代蒙古贵族小梁王恐怕他的女婿大理段平章谋反(有蓄谋侵犯金马碧鸡的野心),宜早加以防备,就叫他的女儿阿礻盖公主用孔雀胆暗害段平章的故事。他们因为政治的阴谋,而演成爱情的悲剧,阿礻盖公主所作的悲愤的诗歌,哀感玩艳,脍炙人口,成为西南少数民族文学的代表作品。这个故事,就是由杨慎以生动的、富有感情的文笔写下来的,并赖兹而传的。后来,清初冯姓所著的《滇考》就根据这部书展转抄录下来的,因之这种富有文学诗意,哀感动人的故事,就流传的日广了。
记六诏史迹的,还有一部,也是杨慎编的,叫做《南诏野史》,是根据滇人倪辂所集的《野史》而编写的,可能是在杨慎著《滇载记》之后,又把作者杨慎平日所搜辑的资料,与《野史》荟萃成编,题名为《南诏野史》(二卷)。又可能经过清乾隆间,湖南武陵胡蔚羡的“订其伪佚,正其踳驳”的编改,已经不是杨氏原书的旧样了。研究六诏史迹的源流,当以《滇载记》为较早的刻本。
杨慎谪戍永昌,多半时间住在安宁,安宁这个地方,风景很为幽美,有碧玉池一清见底的温泉,有紫藤等花木的繁盛,有螳螂川和曹溪寺可以登临远眺,升庵不因他谪戍永昌,流浪困顿的一生而失去悲天悯人,著述终身的壮志。他以乐观的情绪,盘旋于碧玉池上,从事于著书立说和消愁解闷作诗洒陶之地。在他集中有“安宁温泉诗并序”,“安宁温泉董北溪新建碧玉楼”“安宁温泉”等诗。有“温柔真此地,难老更何乡”的诗句,可以表现他们的胸怀和气概。我于一九四八年秋天曾到过昆明,滥竽于云南大学,休沐之暇就到安宁去游览,瞻仰杨升庵先生的遗迹,洗过了温泉澡,游览了螳螂川,小住一宵而去。因写了几首绝句,有:
号称海内第一汤,升庵曾与此祥徜;
堪与华清相比温,翠华湛绿却清新;
顷来碧玉池边坐,活水源头不感凉。
紫藤开遍莺声里,遥想升公倍感亲。
时光荏苒,过的很快,一别昆明已经是整整地三十年。自解放以来,承党的培养和教育,我一直是居住在北京得以从事于科教工作,曾一度到过成都,可是我虚度时日,垂老无成,真觉得惭愧。偶因拾出故友向达先生送给我杨慎所著的有关云南的历史地理两种著作,就试图写一个简介,以论知友,并请指正云尔。
来源:《思想战线》1978年第4期。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