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材书院一名昆明书院,在城南门外慧光寺左,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总督蔡毓荣、巡抚王继文建。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御书“育材”二字颁赐,置匾悬挂。书院聘院长一人,学长二人,设监院一人,其课士之法,一如五华书院,每月官课二次,师课二次,均课一文一诗,惟课日不同。又五华正副课士皆三迤诸生,兹则县之应童子试者皆得入焉,此其别也。咸丰七年(公元1847年)毁于兵。同治十二年(公元1861年),邑人张梦龄、杨璟、张兆凤等禀准,就城内太付坊(今景星街中段)祠改建,经盐法道沈寿榕将后楼改作山长住所,前后厢房改为书舍二十间,正殿仍供鄂尔泰、杨名时、魏翥国等木主,临街建铺面七间,年收租银归书院补助开支。同治十三年(公元1862年),监院详准生童膏火正课各二十份,每分月给银二两,副课各二十份,每份给银一两。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总督岑毓英,盐道钟念祖添设副课十分。院中聘山长一员,系在籍进士举人,或曾任部曹及外省州县者,设监院一员,或现任教职,学长一人,童生学长一人,均与五华职务同,惟山长、监院束修薪俸有多寡。育材书院规模较小,能容百人,院中课士亦官、师二种,课期官课仍定为每月初三、十八;师课定为每月初一、十五,课试题目亦四书文一,试贴一,童子试贴只六韵,督抚司道府署轮流课试,先一日由监院白官廨请题,与五华同;师课题初一制艺,十五诗赋,只有奖资,数额亦微。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改设内舍生二十名,月给膏火银二两,不久即废,此项经费同由盐库盐务余款支领,兵燹后皆赖督抚拨款维持。
育材书院之山长,咸丰以前无从查考,重建书院后之山长有缪志鲁、舒藻、邹泽、倪藩,声名不算卓著,所教士子,兵燹后人才少于五华书院,惟车文富、汤立贤、冯思泳、周长清等算其有为者。以后学堂肇兴,此院遂废。
——选自 肇予:《五华、经正、育材书院考略》,载《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