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五华书院史略-昆明论坛-滇史

昆明五华书院史略

五华书院旧在府治西北,明嘉靖间巡抚王启建,久废。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总督鄂尔泰为“聚三迤十四府秀良之士而藏修息游其中”,乃奏设于五华山之麓,因以为名,并亲题匾曰“西林学舍”,购置经、史、子、集万余卷庋诸楼曰“藏书”,入门古柏森森,其前为讲堂,后为山长居室,室旁东西各院外而翼藏书楼,及讲室左右厢皆为年书舍,选士课读其中,其监治事所当门以内,谨稽出入。十三年(公元1735年),上谕各布政使司皆设书院,赐帮金千两,时制滇者为长白尹续善,乃益增廓之,复以其余买官庄田,岁收入租谷以供修脯廪饩,其所为规条益详。按书院聘山长一人,设监院一人,学长二人,正课之给膏火者八十名,其附课而来者不计焉。课期每月凡四:初三、十八两日为官课,自督抚学政及云南府以次而周,皆监院先一日白之,至日诣官廨请课题,一四书文,一试帖诗,至夕而毕;十三、廿八两日曰师课,则院长自课之,亦一四书文,一试帖诗,至夕而毕。课后评定甲乙列榜,优者奖以笔资。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盐法道山阴何金复增设字课,以月之廿三日旧设膏火银八十份,每份月加银一两六钱,米三京斗,学长倍之。十八年(公元1813年),值癸酉乡试,大吏议自二月至八月增膏火银三十份,由督抚及学政司道府署捐发,凡乡试年皆准此。二十年(公元1815年)学政顾莼复同司道捐银一千两付县经理之,为字课卷资奖赏,按年银三十五两。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学政杨殿邦出廉俸所入增置书舍。二年(公元1822年),定膏火银,每份月增银五钱,即于各官养廉银内拔发。三年(公元1823年),重建左右厢书舍。四年(公元1824年),复修东西院书舍。山长岁束修银四百两,月薪蔬银十五两,米二京石;监院自有俸,月薪蔬银六两,米一京石;火伕工食银月一钱五分。按年卷金银六十两,乡试之年增银二十两。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滇中兵燹,书院深受影响,课试停止,五华藏书,悉为灰烬。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巡抚岑毓英奏准由盐斤项下每百斤抽银五分三分不等,作五华书院束修膏火之费,增设举人膏火正课十份,每份月给银三两;副课二十份,每份月给银二两;生员正课八十份;每份月给二两;副课八十份,每份月给银一两。每月初三、十八日为官课,由督抚及学政司道府署轮流课试,至于笔资则由课试各官捐廉奖给。山长聘在籍翰林院或曾任京外官者,束修增加银一百两;监院用教职,月薪增加为四十两;三迤设学长二人,月薪二两,书办杂役已有定章,均由盐库支领。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改设内舍生四十名,每名月给膏火银二两,不久即废。师课定每月初一、十五两日,所取卷较少,奖资亦微。

关于书院藏书,自咸同兵燹遭毁后,历年以来,当道诸公加意培植,先后购置刊刻经、史、子、集若干卷,并设藏书楼,以复旧观。其中如同庆丰王炽所捐赠之影印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至今犹存。凡滇人士之略具隽才者,无不招而纳之于院中,每秋榜中试多者三十人,少亦二十人,此虽各大宪鼓舞振作,而山长训课之功亦不可诬也。当时五华书院之山长,据师范《滇系·五华书院山长志》载:前则孙潜村先生(乌程人)后则张惕庵先生(闽县人)皆能讲求实学。虽经数十年,而其教泽所及,即新进后生,无不仰之。此外主五华书院讲席者,他省则有无锡浦进士起龙,长沙张郎中汝润,江西游进士方震;本省则有赵州苏侍御霖勃,昆明施太史培应,赵州谷检讨际歧,建水陈阁学世烈。苏霖勃最初掌教,视学山西,甄拔寒畯,殚心考校,尝自言曰:容有节取之文,断无不阅之卷,为此晋士称颂。任五华书院讲习,与及门砥节励行,谓士人事业在性分,志愿在苍生,尽纲常,宏利济,体用醇备,斯称儒者,钱沣、蒋鸣鹿皆其弟子。施培应历主五华、育材、曲阳、九峰诸书院讲习,及门多所成就。谷际歧聘主五华书院,滇之习经艺为举子业者,皆以际歧为师,并编有《五华讲义》若干卷,曾版行于滇。陈世烈掌教五华书院亦多年,成材甚众。特别是清代中叶之后,有名之山长就所闻者,前有刘大绅,后有黄琮。刘大绅字寄庵,少力学,工诗及古文词,乾隆中进士第,掌教五华书院,时士习卑瘠,干禄之文外,不知有学。大绅始以经史诗古文教授诸生。其教士子,自小学应对洒扫以至大成,务践修德行,戒勿以记诵词章,诡取功名,学风尚浮。并选诸生诗刊之,曰《五华诗存》。又选其尤异者:昆明戴絅孙、呈贡戴淳、太和李於阳、楚雄池生春、云州杨丹山五人之诗刊之,曰《五华五子诗选》。自著有《寄庵诗文钞》。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卒后,世人对其评价曰:里居教授,士习丕变,人才辈出,君子之用心,无一处也。读其诗文,使人忠孝之心油然而生,则惠之所及,岂仅一时一地哉!”黄琮字象坤,号矩卿,昆明人,道光丙戌六年(公元1826年)进士,咸丰中掌教五华书院,以诗古文词提倡后进,奖掖镕裁,多所成就,著有《知蔬味斋诗钞》及《蜀吟草》,并编有《滇诗嗣音集》。至咸同间,滇中耆宿髦髦俊通古学者,黄之门下士十居六七。

五华书院所造就之人才,以“五华五子”为其最著者。五子中之戴絅孙,字筠帆,道光已丑九年(公元1829年)进士,咸丰间官御史,奏请召见大臣举行日讲,力主翰林官宜讲求经济,庶于实政有裨,不宜专求工于小楷试贴。引疾归里后,掌教五华,奖掖后进,成就甚众。生平无书不读,以诗古文负海内重名,诗歌雄健古丽,自成一家;文亦淡雅简净;骈体似初唐人。许印芳称其才高学博,在五华五子中,足称巨擘,著有《味雪斋文钞·诗钞》及《昆明县志》,皆梓行于世。昆明向为云南府首县,人才甲三迤,旧无县志,絅孙以私家之力纂成二十卷,是志“详采旧闻,择从厥善,不敢侈于援引而失之滥,亦不敢貌似高首而近于略”,坚持“体例必审,去取合宜,繁简得中”,在近代志书中询为真本。又如李於阳,号即园,太和人,嘉庆已卯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副榜,善为诗,在“五华五子”中得名最早,负才最奇,诗名满昆华沧洱间,其为诗上洞千古,下烛百代,远察物理,近识情伪,大该典漠,细掇歌谣,藉啸吟,抒经济,随见闻,寓箴规,啼笑皆非无因,赠答悉归有用,向有感时愤事,激发不平之作。其诗古质苍凉,语多愤激,雅近香山、致尧,著有《苍华诗文集》及《诗余诗话外集偶编》。其他如戴古村、杨国翰,池生春三子,诗文亦颇负盛名,可见五华书院之人才辈出。

——选自 肇予:《五华、经正、育材书院考略》,载《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85年第4期。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