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3月,约瑟夫·洛克从木里出发,穿越稻城、亚丁等地,深入贡嘎岭地区。他两次穿越稻城亚丁之后,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他撰写的文章和拍摄的照片。
“我宁愿死在那风景优美的山上,也不愿孤独地呆在四面白壁的病房里,等待上帝的召唤。”——约瑟夫·洛克
1933年,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描写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深藏在高山和富饶的“蓝月亮”峡谷之间,有一座座使人陶醉的田园式庭院的“世外桃源”。书名叫《消失的地平线》。1937年,意大利裔美籍电影导演费兰克·卡普拉又把该书拍摄成电影。从此,“香格里拉”成为世人向往的“一块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理想王国。
“香格里拉”在何处?希尔顿声称,他的读者在任何地图上都无法找到“香格里拉”,但他又暗示:“香格里拉”就躺在一条长长的山谷之中,两边是看似寂静而又令人忧伤的小山,但它的最高处却是“世界上最美丽可爱的山峰。”“这几乎是一座洁白无瑕的锥形山峰,简单的轮廓仿佛出自一个孩童的手笔”。
据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提供的一份关于香格里拉宣传卡指出,希尔顿和卡普拉都未曾到过这个地区,许多人推测希尔顿写作《消失的地平线》的灵感来自1924年至1935年间出版的《国家地理杂志》推出的系列文章。此杂志介绍了约瑟夫·洛克在云南省西北地区的探险经历。这个被西方学者誉为“纳西学之父”的美籍奥地利植物探险家和人类学家洛克博士,自1922年5月至1949年7月,在丽江生活了近28年,其间,把丽江为中心的滇西北神奇的风光风情不断介绍到西方世界。洛克对丽江这片神秘的土地充满了眷恋之情。这张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宣传卡用的是洛克在1928年拍摄的一张丽江玉龙雪山照片,在照片上的玉龙山顶位置用英文套写着希尔顿的话“他喜欢香格里拉这个静谧的世界,这一吉祥的春神常驻的高山牧场抚慰了他的心灵……”
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任何虚构的小说都不可能是凭空臆造的,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生活原型的影响。希尔顿没有到过中国西南地区,而他写的作品描写的是一架飞机由西向东南飞过西藏地区迫降的地区——香格里拉的故事。令人称奇的是小说中描写的香格里拉与滇西北地区,特别是丽江的实际十分相吻合:与小说中的雪山、大峡谷、寺庙、庭院等自然环境相吻合;与小说中的天然飞机场等情节相吻合;与小说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相吻合……甚至与小说的地名也相吻合。丽江县的老君山山脉沿金沙江到梓里铁链桥一线广大山区,清末就称为香格里,其东部称东香格里,西部称西香格里。而希尔顿书中“香格里——拉”(Shangrila)的“拉”,也与当地的习惯用语相近,把一个“拉”放在一个名词之后,就成为亲切或客气的称呼,或带有肯定或疑问的语气。如此众多的巧合,希尔顿是不可完全凭空臆造的。结论只有一个,希尔顿小说的创作原型,只能来自洛克等西方学者曾经提供的素材。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另外,早在洛克之前,西方的不少学者也向世人介绍过丽江神奇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对这片遥远的土地充满了神秘感。清同治十二年(1873),法国学者保尔西最先涉足丽江,被这片神奇土地所倾倒,回国后发表了一本叫《宇宙》的书,首次向西方世界介绍了丽江。之后,在19世纪末,先后有特拉佛、杜各洛、叔里欧、孟培伊等四位法国探险家步保尔西后尘,来到丽江探险,并采集了丽江等地大量的植物标本和种籽回国,在欧洲引起了轰动。英国学者闻讯也不甘落后,纷纷接踵而至。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学者乔治·福莱斯,他从1904年至1931年的28年间,先后七次深入丽江等地进行植物探险活动。他第一次到丽江时,就住在丽江县玉龙山下的雪松村。由于福莱斯等人从丽江等地采集了大量植物标本和种子带到欧洲,引起了欧洲园艺史上的一场栽培滇西北高山花卉的大变革,从二十年代初,在欧洲兴起一股栽培滇西北花卉之风,以至在欧洲流传着“无中国花,不成庭园”的民谚。以丽江为中心的滇西北地区,被世界植物学界称为“世界园林之母”。这一历史事实,对于当时的英国作家希尔顿创作《消失的地平线》,不可能不产生重大的影响。
香格里拉,这个人类理想中的世外桃源,究竟在什么地方?也许正为希尔顿所说的,读者在任何地方都无法找到。但是丽江神工鬼斧的自然风光,神秘的民族文化却是难以用文字来描述的。李霖灿先生曾在《玉龙白雪故人情》一文中曾讲述过这样一段往事:抗战时期,当还是西湖艺专学生的李霖灿、李晨岚两位来自河南的学子到了丽江,他们把在丽江采写的游记寄到西南联大,在《今日评论》上发表。沈从文教授看了他们寄来文章后,十分激动,便以此为素材构思着手写一部名为《虹桥》的小说,小说写了一部分后,一天,李晨岚从丽江玉龙山回到昆明去见沈从文教授,把金沙江、虎跳涧、哈巴、玉龙等奇胜,“一一以实地观感从实招来”。没想到沈先生听完后只说了一句话:“完了!听君一夕深淡,就我所能想象的绚丽和我所能控制的词藻,都还不足以表达出玉龙大雪山之美于万一,这篇小说是写不下去了!”这样一篇要流传千古的小说和故事便没有了结局。如此看来,希尔顿先生在创作《消失的地平线》时,要是也亲耳听了洛克等人的实地观感,恐怕也会说出沈先生这样话:“完了!这篇小说是写不下去了!”只留下一个深深的遗憾。
然而,这一耐人寻味不尽的遗憾,不正是香格里拉的魅力所在吗?
《新编丽江风物志》,1999年。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