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典: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

20240506111849330-152192dc-e8c6-4c80-b8b3-193846d96656

刘文典(1889—1958),安徽合肥人。原名文骢,字叔雅,曾用名刘天民、刘平子等。云南大学一级教授,九三学社成员,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与研究庄子的专家。历任安徽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云南大学教授。

刘文典幼年读私塾,并随美国基督教会医院教士学习英文、生物学。1905年赴芜湖,随后入安徽公学读书,师从陈独秀、刘师培、谢无量等先生,1908年赴日留学,阅读了英国达尔文、日本丘浅次郎、德国海克尔等生物、哲学名家的著作,对近代科学有了系统认知,开阔了学术视野和研究方向。

1915年9月,刘文典成为《新青年》首批重要作者之一。由于他精通英、日、意等国语言,翻译的文章有“信、达、雅”之妙,胡适赞赏他“译笔竟是一时没有敌手”。这一时期,他相继翻译了大量西方著作,发表于《新青年》和上海《新中华》等进步杂志。

1916年,刘文典到北大任教,其间他一面教书、写文章,一面潜心研究学问。1923年,其所著《淮南鸿烈集解》出版。胡适对此书极为赞赏,为其作序:“叔雅治此书,最精严有法……其功力之艰苦如此,宜其成就独多也。”此后又在自己的《中国思想史长编》中夸赞此书“收罗清代学者的校著最完备,为最方便适用的本子”。梁启超也曾在自己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表示:“最近则刘叔雅(文典)著《淮南鸿烈集解》二十一卷(民国十年刻成),博采先辈之说(刘端临、陈观楼、胡荄甫之书皆未见征引),参以己所心得,又从《御览》《选注》等书采辑佚文佚注甚备,价值足与王氏《荀子集解》相埒。”刘文典一时声名大振,并奠定了其校勘学学术大师的地位。

1916年至1927年,于北大任教期间,刘文典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继《淮南鸿烈集解》之后,他又进行了《庄子》《荀子》《说苑》《吕氏春秋》等书的校勘与整理。之后刘文典先后受聘担任安徽大学文法学院院长,入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并在北大兼职授课。1931年8月,受聘为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在清华任教期间,刘文典致力于古籍校勘工作,与陈寅恪、吴宓、朱自清等交谊甚笃。

1938年,刘文典辗转两月,经天津、香港、安南(今越南)于5月22日抵达当时位于云南蒙自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38年8月23日,蒙自分校课程结束,西南联大文学院、法商学院师生迁回昆明。当时大半个中国领土沦陷,昆明常遭日机轰炸,刘文典在昆的寓所也多次被炸,只得避居乡里,每次入城上课,徒行数里,备尝艰辛。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刘文典耗费先后开设各类课程近十门,包括“《庄子》选读”“《文选》选读”“温飞卿诗歌”“李商隐诗歌”“中国文学批评研究”“元遗山研究”“吴梅村研究”等。1947年,刘文典耗费十年精力著成的十卷本《庄子补正》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出版前陈寅恪审读后对此书很是赞赏,为之作序,称“此书之刊布,盖将一匡当世之学风”。

1943年11月,刘文典任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先后担任“龙氏讲座”教授、文史研究室主任等职。于云大任教期间,刘文典被众多学者学子称为“国宝”,是开课最多、最受学生喜爱的教授之一,前后开设了十几门课程,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

1956年,刘文典被评为一级教授。1956年1月10日,刘文典被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增补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并作为32名专家代表之一获毛泽东亲自接见。1958年7月15日,刘文典突发急症,经抢救无效辞世。一年后,归葬安徽省怀宁县总铺高家山(今属安庆市宜秀区)。历史已经走远,但一代大师的学术成就和治学风骨必将长存。

作者 邹慧玲 云南大学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士以弘道——云南百位社科学术人物故事》,云南人民出版,2023年12月。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赞赏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