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梦兰(1923—1998年),河北石家庄人,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左梦兰致力于民族心理学研究40余载,积极探索民族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她坚守三尺讲台,治学严谨,为学生带来理论联系实践的思考,给人深刻启迪;她扎根边疆、笔耕不辍,探索云南民族教育的特色和规律,在跨文化心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国心理学本土化和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6年,左梦兰就读于昆明师范学院教育系。1950年毕业留校,同年担任心理学助教。改革开放以前,心理学在我国一直属于冷门学科,一度还遭受了被取消的“待遇”,学科发展曲折。在旁人眼里,左梦兰那代研究心理学的学者多少有些生不逢时。但无论是在心理学被视为“伪科学”的艰辛岁月中,还是在心理学迎来事业发展春天的大好时光里,左梦兰一直初心不改,凭借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只争朝夕的干劲不断前行。
从三尺讲台到学术研究,在旁人眼里有着诸多困难和棘手的事情,左梦兰却觉得没什么值得犹豫的,唯一影响她做决定的标准,是能不能对心理学事业发展有益、是不是对学生成长有帮助。在左梦兰的入党思想汇报中,赫然写着这么一句话:“过去我认为争取入党, 主要决定于党是否需要我,现在,我才体会到只要自己有决心把一生都献给党的事业,用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改正自己缺点,坚持为共产主义社会奋斗到底!”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
1982年,左梦兰担任昆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期间,牵头创建了心理实验室,制定实验室建设计划,购置仪器,培训实验教学人员,编写实验教材和讲义,为心理学的学科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1984年,任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左梦兰治学严谨,勤于笔耕,多年来,在儿童认知发展的跨文化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她在《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应用心理学》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1987年,在国际“行为科学学术年会”上作“近几年来中国民族儿童认知发展的跨文化研究”专题报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将全文收入“初等和早期教育”信息中心,并登在《Resources in Education》上。左梦兰撰写的论文《文化与儿童认知的发展》《儿童记忆发展的跨文化研究》等多次获省级奖项。《国内五个地区儿童数列概念发展的研究》一文曾被国际期刊《心理学年鉴》作为中国跨文化心理研究的代表作。她还多次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在日本、澳大利亚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作专题报告。由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推荐获“20世纪成果奖”,并由该中心评为“1991—1992年国际名人”。左梦兰是国际心理学会会员,国际行为发展研究会(ISSBD)会员。1993年,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被众多学生称呼为“先生”,是学问,更是人生修行。“做左先生的学生是幸福的。”这是左梦兰每一届学生们的心声。左先生总是站着授课,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有数据、有故事、有情怀,给学生带来理论联系实践的思考。1992年秋天,课堂上的左梦兰板书字迹显得有些暗淡,学生疑惑之时才得知,原来前一天,先生的右手手臂刚做了手术,为了不影响右手写字使用,她坚决不肯打麻药,第二天忍痛按时出现在讲台上,令学生们感动不已。
除承担公共课“心理学”和青年教师“实验心理学”等课程的讲授外,左梦兰还承担了“普通心理学”的全部课程。1994年,年事已高的她着手组建团队,在学校里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并亲自参与咨询。讲台上的左梦兰让学生们倍感着迷,讲台下的她,又如妈妈般温暖。学生毕业了,她还是放心不下,会时不时给毕业生们留“作业”,并且还会检查研究进度,可见一番良苦用心。
师者,大爱无形。左梦兰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辛勤育才,成绩卓著,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
作者陶云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士以弘道——云南百位社科学术人物故事》,云南人民出版,2023年12月。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