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吕范:中国东南亚研究的先驱

54ed68c95020240830112008

陈吕范(1933—2020年),浙江人。中国东南亚研究专家。曾任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云南省东南亚研究会会长。精心主编出版多部著作,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开放提供了重要参考;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撰写大量国际问题相关的决策咨询研究报告,为国家和云南省对外开放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为繁荣云南省东南亚研究事业呕心沥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

1950年,陈吕范在昆明参军,后转到地方工作学习。陈吕范一身正气、年轻有为,将一生都投入到了科研事业中。在担任东南亚研究所所长的十余年间,陈吕范带领团队完成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享誉学术界。

求真务实、精心钻研、推动发展,是陈吕范的治学态度。早在1982年,陈吕范敏锐察觉到党和国家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提出新要求,他主动前往云南大学引进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加入东南亚研究所科研队伍中。由此,东南亚研究所的重点学科建设也由东南亚历史文化、东南亚地缘政治关系拓展到东南亚政治经济。新的力量加入后,陈吕范并未立即让年轻学者投入研究,而是安排他们到东南亚研究所资料室工作。陈吕范认为,深入学习了解东南亚的历史文化是做好经济研究的前提,打好基础才能行稳致远。他教导新人:“学术研究不是花拳绣腿、自以为是、做表面文章,必须要踏踏实实地搞清情况,找准问题,再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得出有意义的成果。”“研究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刚开始不要追求大而全、高大上,应该从一个小切口入手,把研究做深做细。”陈吕范强调,治学应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保证每一个研究成果能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后辈学者们谨遵教诲,从面对着浩瀚书海无从着手,到一步步进入状态,抽丝剥茧,逐渐练就了扎实的学术功底。陈吕范对后辈的良苦用心及对学科的严谨,让一代又一代学者踏实稳健地开启了科研道路。

厚植国家情怀、带领云南省东南亚研究及民族研究事业走向繁荣,是陈吕范最卓越的成就。陈吕范在从事科研事业初期,就对云南省部分民族的甄别与划分作出了重要研究。基诺族是云南省人口较少的7个特有民族之一,因无文字,过去多以刻木、刻竹记事,因此,对基诺族的研究难度极高。陈吕范与云南省历史研究所的专家们一起克服了史料挖掘难题,以有力的证据与充分的论证确定了西双版纳州的基诺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族系。1979年,基诺族被国务院认定为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最后一个少数民族。此外,陈吕范还与团队共同研究了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杞麓湖畔聚居的族群,在充分论证下,证明了这一族群是700多年前忽必烈南征时落籍云南通海县的北方蒙古族后裔。1979年出版的《云南蒙古族简史》(合著),在学界引发关注。1988年,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玉溪市通海县成立“兴蒙蒙古族乡”,陈吕范及同事的研究成果为云南民族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陈吕范针对傣族起源与南诏族属问题发表的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他精心撰写编著的《关于泰族起源问题》《南诏不是泰族建立的国家》《所谓“泰族七次南迁说”剖析》等,以翔实的史料、精辟的论述,无可辩驳地推翻了西方学者杜撰的“汉族压迫泰族南迁说”“南诏是泰族建立的国家”等谬论。陈吕范的观点提出后,得到学界广泛认同和响应,泰国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因此对泰族起源、南诏国族属的描述与提法作出了修改。1994年年底,陈吕范从东南亚研究所所长岗位退休,但继续担任东南亚研究会会长,并带领研究生求真问学。2020年7月,陈吕范在昆明逝世。

作者陈茜 云南省社科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士以弘道——云南百位社科学术人物故事》,云南人民出版,2023年12月。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赞赏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