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的文章 第33页
罗勇 || 清代云南保甲制度与流动人口控制研究
清前期保甲制度主要在云南腹地府州县和新改流地区推行,清中期推广至滇西南与缅甸接壤的州县地区,再扩大至有垦荒移民的山区。云南推行保甲制度各阶段的特征与清代云南不同时期的社会问题密切相...
罗勇 || 明代滇缅边境卫所军户的社会流动——以永昌张志淳为例
社会流动是个人地位、财富、权力在社会上的位置的转变。一般认为,在明代军户、民户、匠户、灶户四种户籍中,军户社会地位最低;加之卫所体系内部的军官、舍人、汉军、土军等阶层差别形成的不平等...
罗勇 || 明代茶山、杨塘、镇道隶属关系及地理位置考
茶山、杨塘、镇道是明代永乐时期在西南边疆地区设置的羁縻政区。《明史》卷四十六《地理志》关于茶山、杨塘、镇道诸司隶属于永昌军民府辖的记载有误。茶山、杨塘、镇道均不隶属于永昌军民府。茶...
罗勇 || 明代滇缅边境土军千户所与州县关系研究
土军千户所与州县的关系是边疆地区卫所与州县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滇缅边境地区的土军千户所成立初期,除管理土军外,也统辖夷民、部分编民及相应地理空间,其军丁从隶属于土军千户所的夷民、编...
罗勇 || 清代云南垦荒移民政策与山区社会重构——以永北直隶厅为例
随着人口的增加,清代云南出现人地矛盾。汉民涌入山区,影响了夷民的生计。道光元年(1821)永北厅夷民驱逐汉民即在此背景下发生。此后清朝将垦荒移民编入保甲,允许其在垦殖地定居。这成为处理云...
陆韧 || 元代宣慰司的边疆演化及军政管控特点
元朝的宣慰司创设于蒙元时期,经历了一个由内地向边疆的演化过程,在元代中后期突出分布于西南边疆。元朝西南边疆宣慰司是边疆军政管控机构,其长官宣慰使均兼都元帅或管军万户等军事职衔,负责...
马曜主编:《云南民族工作四十年》
《云南民族工作》编写组编。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上下册,102.2万字,32开。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云南民族地区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
马曜著;蔡川右注:《茈湖精舍诗注》
本书收入了诗歌158题,261首抒发其论世言志,赠友唱和,徐漂泊生涯,写南天风光等爱国恋乡的深情。熊庆来题签,罗庸、王灿、钱基博、徐嘉瑞、刘文典、阎毅序之。蔡川右为之注,1992年以《茈湖精...
马曜著:《马曜学术论著自选集》
这部集子共收文章 64篇,分为七类:一是中国古代史分期研究,6篇二是中国西南民族史研究,21篇。三是云南民族源流研究,5篇。四是云南文化研究,3篇。五是民族学、民族调查研究,6篇。六是云南...
马曜著:《民族学与民族工作论文集》
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民族学与民族工作的论文数篇,包括:“建国以来云南民族工作规律初探”、“民主改革前云南二十五个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形态”、“世纪之交中国民族学的历史使命”等。
张绍碧主编:《建水史话》
2016年7月,云南省社科联与云南人民出版社合作拟推《云南史话·地方系列》系列丛书,将《建水史话》列入第一批编辑计划,为我们对建水历史文化作进一步的挖掘和梳理提供了新的机遇。经过数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