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普及

郑璀,蓝德健著:《南滇学者 郑易里》-滇史

郑璀,蓝德健著:《南滇学者 郑易里》

郑易里(1906.10—2002.4)原名郑雨笙,曾用名郑重良。玉溪市红塔区上郑井人。农学家,科技情报专家。中国电脑汉字形码理论体系的奠基人。早期从事马列主义著作的编译和出版工作。主编的《英华...
张俊著:《牧童画家 廖新学》-滇史

张俊著:《牧童画家 廖新学》

廖新学出生于富民县永定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就替人放牛打工。1919年到昆明学画,1933年赴法学习艺术,1948年学成归国。他短暂的56年人生,几乎写满了“艺术”两个字。是一位艺术大师、原省...
周文林著:《名儒总督 阮元》-滇史

周文林著:《名儒总督 阮元》

本书是云南关于阮元的一个评传。阮元有惠于云南文化建设,一句“春风先到彩云南”,铸就了大美云南的风骨;他为官云南的政绩,自呈良臣风采。阮元任兵部尚书衙,有兴兵之才:打击海匪,保中国海...
张维著:《民主先驱 楚图南》-滇史

张维著:《民主先驱 楚图南》

本书稿《民主先驱:楚图南》是“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之一种。楚图南(1899-1994年),云南文山人。曾任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上海法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大教授、西南文教委...
沙文涛著:《民主斗士 李公朴》-滇史

沙文涛著:《民主斗士 李公朴》

本书以李公朴的生卒年时间为序,围绕“民主斗士”这一主题,选取李公朴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事迹,勾勒出李公朴忠诚于和平民主进步事业、献身中国文化事业和社会教育的一生的精神品质。
张佐著《两江总督 何桂清》-滇史

张佐著《两江总督 何桂清》

本书讲述了云南人何桂清从一个寒门神童到封疆大吏的成长过程,以及他的成长环境。从书稿中也能了解到科举选拔人才的流程与个人奋斗的艰辛。在讲述何桂清政治能力的同时也阐述了性格、感情在其人...
杨绍军著《狂飙诗人 柯仲平》-滇史

杨绍军著《狂飙诗人 柯仲平》

柯仲平(1902-1964)诗人,原名维翰。云南广南人。1924年在北平法政大学学习。1935年东渡日本,抗战爆发后回国。1937年到延安,任陕甘宁边区文协主任。建国后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副主...
和智著:《抗日县长 张问德》-滇史

和智著:《抗日县长 张问德》

该选题是我社新编百位历史名人之一种,讲述在抗战时期,腾冲县县长张问德的传奇故事。张问德先生虽“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而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力挽狂澜;他的伟大之处在...
郭劲,郭思九著:《京剧大师 关肃霜》-滇史

郭劲,郭思九著:《京剧大师 关肃霜》

本书稿共分为七个章节,讲述了关肃霜精彩的艺术人生,她一生技术上精湛,具有卓越的艺术成就,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其精神与事迹在云南大地广为流传,比较符合本丛书“高原情怀,大山品质”的精神...
王黎锐,段德李著:《界务英才 尹明德》-滇史

王黎锐,段德李著:《界务英才 尹明德》

王黎锐、段德李著的《界务英才(尹明德)》是“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系列之一。尹明德(1894-1971年),他于1894年出生在云南腾冲县,7岁入私塾,1911年到昆明求学,1915年毕业于省立靠前...
孙虹著:《国学大师 姜亮夫》-滇史

孙虹著:《国学大师 姜亮夫》

姜亮夫在中国古典文献学、楚辞学、敦煌学、语言学、训诂学、工具书编纂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建树,被尊为一代宗师。
李荫厚,杨军著:《滇剧泰斗 栗成之》-滇史

李荫厚,杨军著:《滇剧泰斗 栗成之》

滇剧是形成于道光年间的汉族剧种,其声腔的形成中有秦腔、梆子、徽调、汉调的元素。在滇剧的发展、成熟过程中,京剧、川剧又在剧目和表演艺术上,对滇剧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滇剧是全国南...
辛锋著:《大众哲学家 艾思奇》-滇史

辛锋著:《大众哲学家 艾思奇》

本书稿分为五部分,以时间顺利记述了艾思奇的活动和思想,围绕“高原情怀、大山品质”为主旨的“云南精神”,通过他的生动事迹,以事带人、以人汇神。本书稿力求让读者在了解云南历史的同时更加...
朱端强著:《出使琉球 萧崇亚》-滇史

朱端强著:《出使琉球 萧崇亚》

本书以通俗、简洁的笔法和文字记述了明代云南三位杰出的外交家和航海家之一萧崇业的生平和他出使琉球的事件,再现了他忠耿、正直的人品,高瞻远瞩的杰出外交思想和劈波斩浪、奔向大海的决心和勇...
卓人政著:《边纵名将 朱家璧》-滇史

卓人政著:《边纵名将 朱家璧》

《边纵名将——朱家璧》系朱家璧将军秘书卓人政先生追忆朱家璧的一部回忆录,为“百位历史名人”之一部。作者以朴实的语言,追忆了朱家璧从黄埔到延安,又从延安被遣回昆明,回云南,为云南人民...
余红著《碧血儿女——李国柱 吴澄》-滇史

余红著《碧血儿女——李国柱 吴澄》

书稿分为八部分,采用倒叙的叙述手法。先从临刑前夫妻才相见写起,再分别叙述到两人生平和成长环境,最后写到这对革命伴侣用他们纯洁的爱情、无悔的青春和满腔热血创造了云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一...